慈濟精神以《妙法蓮華經》為主臬,而法華經之前有《無量義經》。佛陀宣演法華經之前,先演說無量義經,之後再接著演說法華經;可見,無量義經是法華經的精髓,法華經是無量義經的延伸。
每次談到《無量義經》,我就滿心歡喜!尤其經中有一段是:「靜寂清澄,志玄虛漠,守之不動,億百千劫。」這十六個字,每天都在我腦海中浮現!慈濟三十年路,就是依照這十六個字走過來。
⊙靜寂清澄
人生為什麼有煩惱呢?人生為什麼會有錯誤呢?就是因為欠缺「靜寂清澄」的心。心志動搖不定,就像是一湖濁水,如果再丟石頭下去,擾動了濁
水,就會「一念差,萬念錯」了。
心靜下來,智慧才能顯現。所謂「大圓鏡智」,是指——顧好心念,運用「知足、感恩、善解、包容」,在分秒中隨時丟掉煩惱,一點都不讓煩惱擾亂自己的心;如果能有這樣的功夫,心就如一面圓而清澈的鏡子,山來山照,水來水照,智慧心光明明朗朗照耀人間。
⊙志玄虛漠
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;既得人身,就要把握此生度此身,好好地發大願、立大志。願大、志大,就是「志玄虛漠」——「玄」是玄遠微妙、廣無邊際的意思;也就是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將大愛奉獻給普天下的眾生——發大悲心、立大志願。
⊙守之不動‧億百千劫
但是發心容易,恆心難。凡夫心反反覆覆,「發心」很快,「變心」也很快——開始時很感動,生起一念喜捨心,過沒多久就後悔,覺得自己太衝動,愈想愈「捨不得」。所以,發願立志要有「真喜捨」的心,不論遇到何種境界,都要經得起考驗,這個志願要能經歷「億百千劫」也不動搖。
「靜寂清澄、志玄虛漠」是「意念」的境界;「守之不動,億百千劫」代表「毅力」。只要做到這十六個字,成佛就不難!
證嚴上人嘗言:「經者,道也;道者,路也。」強調學佛者莫只執於念佛、誦經,而忽略了「行經」。佛法須落實在生活中,唯有透過身體力行,凡事以大眾利益為優先考量,方能真正進入佛法之堂奧,體解佛陀的本懷與教化──非唯自利也是利他,不啻自淨心靈,亦可淨化他人。
慈濟以大愛鋪路走過三十五年,隨著志業的成長,拓展為「一步八腳印」,上人的悲願始終不離經文〈德行品〉所言:「靜寂清澄,志玄虛漠;守之不動,億百千劫。」期勉慈濟人要有堅定的信念,發心如初、守志奉道,如此才能經得起風雨考驗,勇於接受磨練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